,ug官方网站(www.ugbet.us)开放环球UG代理登录网址、会员登录网址、环球UG会员注册、环球UG代理开户申请、环球UG电脑客户端、环球UG手机版下载等业务。
参考消息网1月30日报道 《现代外交》网站1月23日发表题为《世界正在进入一个转型期:西方会输吗?》的文章,作者是塞浦路斯国际大学博士阿米尔·阿巴贝克尔。全文摘编如下:
整个世界正在见证日益升级的紧张局势的复杂交织。在这一背景下,有人看到美国的掌控权开始松动,它的霸主地位以及对国际体系的影响力开始瓦解。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正让位于带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势力范围以及大国区域项目杂糅的局面。
不能否认存在与自由国际主义本身有关的更深层危机,而要摆脱全球经济和社会制度机能的严重失调,政策制定者和掌控着地球命运的人需要重新发现治国之道的原则与惯例,并共同采取行动,对抗滑向混乱与人类自我毁灭的倾向。同样,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全球多边机构也需要实施变革,从而体现这一新的全球现状。
把乌克兰当作东西方对抗的一个方面,会毁掉数十年来要让俄罗斯与整个西方、尤其是让俄罗斯与欧洲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的国际秩序的前景。
乌克兰要想生存下去并实现繁荣,就不应该成为东方或西方任何一方对付另一方的前哨,而是应该像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所评估的那样,在东西方之间发挥桥梁的作用。
参考消息网1月30日报道 黎巴嫩“广场”电视台网站1月28日发表题为《美日新军国主义无法遏制中国》的文章,作者为印度全球事务评论家拉比·桑卡尔·博苏。全文摘编如下:
当我们看到美国历届总统无耻地诋毁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和平崛起时,“习惯成自然”这一句老话便浮现在脑海中。自2021年1月上台以来,美国总统拜登一直在用虚假宣传在全世界斥责中国,他似乎患上了“恐华症”。
如果我们回顾拜登就任总统前后的言论以及他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我们会看到,拜登的外交政策基于一种不可能成功的反华立场。与其前任特朗普一样,拜登也将中国定位为假想敌,这对国际秩序与和平极其危险。
日益明显的是,自上任之初,拜登就加大了对欧洲国家、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和韩国等盟友的外交压力,迫使它们在其印太战略中成为美国的附属并接受对抗中国的立场。
日本、印度等已经忘记了“独立外交政策”这一理想,开始根据所谓“四方安全对话”战略将美国视为自己的安全守护者,这既令人十分震惊,也令人非常羞耻。
参考消息网1月30日报道 西班牙《对外政策》双月刊网站1月1日发表题为《欧洲的力量向东倾斜》的文章,作者是英国《新政治家》周刊编辑朱迪·登普西。全文摘编如下:
在铁幕倒塌后的几十年里,生活在中欧和东欧的人们常常经历着被边缘化。
许多位于欧洲大陆核心(德国、法国和荷兰)的人看不起外围的人。
2022年初,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来临之际,欧盟和北约主要大国并不认为基辅有能力持久抵抗,它们预计很快就要与得胜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打交道。然而,冲突迫使许多人修改了对乌克兰的预估。不仅如此:它已将整个欧洲的中心向东部转移。
在2022年8月29日于布拉格查理大学发表的演讲中,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明确承认,“欧洲的中心正在向东转移”。
自1989年以来,欧盟和北约的东部国家首次不仅处于重大危机的中心,而且还引领了欧洲大陆的应对。他们收留了2022年逃离冲突的800万乌克兰难民中的大部分人,率先向基辅提供援助,并促使布鲁塞尔在防务和能源安全方面采取更大胆的措施。
波兰正在成为欧洲东翼的主要堡垒。北约正在向该国投入新的资源,美国正在那里建设一个新的永久性基地,而华沙也正在投资其军队,使它成为欧盟规模最大的一支军队。波兰拥有这样做的资源这一事实,表明了另一个正在打破欧洲平衡的情况:新加入成员国正与其他成员国在经济上趋同。捷克现在的人均收入比西班牙高,而波兰到2030年也可能会超过英国。
参考消息网1月30日报道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日前发表记者乔治·查亚的一篇文章,题为《美国2023年的外交政策对2024年大选的影响》,全文摘编如下:
2023年伊始,全球格局演变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乌克兰战事绵延不绝,欧洲在寒冷冬季面临能源短缺以及国际社会日益关注和担忧新冠疫情反弹。
2023年将是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美国必须应对中国在各个方面发起的挑战。华盛顿认为,对国际社会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如何、而是何时处理这一具体问题。
乔·拜登担任总统的头两年里并没有制定旨在遏制中国的明确战略。总的来说,美国政府的反应一直模棱两可。
也许2023年美国政府将继续沿用拜登上台时的路线。当时拜登派约翰·克里作为代表前往中国,但此行的主题是气候变化谈判。尽管盟友都期望美国能与中国展开广泛对话,但克里此行只涉及气候变化。
从那一刻起,白宫就一直将气候问题作为优先事项,并且时刻避免因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而危及现有的环境协议。克里回国受到了来自共和党参议员的广泛批评。上周共和党团体再次提交一份请愿书,其中涉及拜登政府面对2023年的一系列问题。请愿书就总统将采取什么立场,政府将如何处理中国的挑战提出质疑。与此同时,共和党团体还要求美国政府肩负起地区盟友自本届政府上任之日起就期待华盛顿承担的领导重任。
参考消息网1月30日报道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1月26日刊登题为《人口老龄化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文章,作者是西娅拉·纽金特。全文摘编如下: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说,日本正处于灾难边缘。以某些标准衡量,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有29.1%的人年龄超过65岁。日本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出生人数,到2050年,其人口预计将减少五分之一。劳动力大军正在萎缩。社会保障负担日益加重。岸田文雄在1月23日宣布旨在提高出生率的政策措施时说:“我们的国家正处于能否维持社会功能的风口浪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不过,从气候的角度看,“时不再来”可能是最好的。在环境保护运动中,很难谈论人口问题。一些引发争议的活动人士将非洲和南亚人口的增长视为阻止全球变暖努力面临的最大威胁——尽管这些地区的民众排放的温室气体只占全球总排放量的一小部分。我要说清楚的一点是,控制人口不是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但发达国家忽视其不断减少的人口在对抗气候变化的斗争中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没有道理的。日本每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南苏丹人均排放量的54倍。尽管发展中地区的排放量可能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长,但在至关重要的未来几十年里,日本、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富裕的、老龄化国家构成的问题更大。这些国家的人口越少,消耗和排放量就越少,对自然界的破坏也就越小。人们已经开始思考这一事实。在2020年的一项调查中,美国四分之一的无子女成年人将气候变化列为不生育的理由。专家们称,各国政府迫切需要在做人口结构方面的决策时考虑环境因素——并将老龄化因素纳入气候计划。
参考消息网1月30日报道 德国《世界报》网站1月27日发表题为《中东正在酝酿一场极端风暴》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以色列气氛紧张。耶路撒冷圣殿山阿克萨清真寺举行星期五礼拜的现场部署了大量警力。当天凌晨,极端分子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南部发射了数枚火箭弹,以色列国防军的“铁穹”导弹防御系统对其进行了空中拦截。
以色列国防军随后对加沙地带发动攻击。目标据称是“哈马斯”的一个地下火箭弹制造点和一处军事基地。
局势升级是中东地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升级过程早已熟练,但这一次局势可能失控,因为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领土上正在酝酿一场极端风暴。
27日,一名男子在东耶路撒冷的一个以色列定居点袭击了一座犹太会堂,造成7人死亡。
去年是自2004年以来暴力冲突最严重的一年。为了回应数十起恐怖袭击,包括一名巴勒斯坦人在特拉维夫闹市区开枪袭击路人,以色列军方开始了对杰宁等其认为的恐怖分子聚集地的一系列攻击。
以色列军方打击的主要目标是恐怖组织成员,但在行动中也有一些平民遇难。以军本周在杰宁发动了迄今最猛烈的攻击。根据巴勒斯坦方面的消息,行动造成9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至少有两名平民。以色列国防军说,此次行动是为了挫败空袭图谋并逮捕参与袭击以色列的嫌疑人。
参考消息网1月29日报道 西班牙《公众报》网站日前发表题为《乌克兰冲突成为分水岭,并将欧洲置于深渊边缘》的文章,作者是胡安·安东尼奥·桑斯。全文摘编如下:
乌克兰冲突改变了自苏联解体以来主导欧洲的所有安全与稳定范式。2022年将作为一个转折点被铭记。冷战结束后留存在欧洲的紧张形势再次表现出来,并以最激烈的方式爆发。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动了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自那以来战争还在继续,数以万计的军人和平民丧生。对此并没有可靠数字。
所有人都同意,当前谁也不想要和平,而且这场冲突将延续很长时间。这是近1400万乌克兰流离失所者,以及因能源基础设施遭袭而受冻的人们的不幸。俄罗斯军队没有足够的力量巩固他们的存在,而乌克兰武装力量尽管拥有西方供应的武器和资金,但也没有击败俄罗斯所必需的战争力量。在致力于让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彻底枯竭的美国和欧洲人的注视下,两国只能一点一点地互相放血。
对从苏联解体中诞生的国家之一的军事行动,也打破了那些苏联继承国与俄罗斯的最后纽带。这种不信任的影响在作为前苏联加盟地区的中亚尤为明显。
参考消息网1月29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28日发表题为《西方普世主义必须让位于与其他国家的对话》的文章,作者为香港大学亚洲国际经济研究院杰出研究员沈联涛。全文摘编如下:
25年前,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就“西方与其他”撰写了一篇产生巨大影响的文章。他以其1993年经典著述《文明的冲突》为基础提出,西方或许赢得了冷战,但在放弃其普世主义抱负前,西方不可能繁荣发展。
匈牙利政治哲学家卡尔·波拉尼1958年在其《为了新西方》一书中有先见之明地写道:“西方普世主义——犹太教-基督教的遗产——断言,存在一种具有普世有效性的生活方式……它不是一场对话,而是一段充满激情的独白。既然没有回应,我们就继续沿着自己的思路前进——得不到支持,但也未遭驳斥。”
华盛顿仍有许多政策制定者用高贵的“我们”一词想当然地认为,西方为整个世界说话,因为它在科学、军事、经济、人权和道义方面仍未受挑战。
俄乌冲突暴露了这种逻辑的漏洞。代表全世界59%人口的国家在2022年3月对联合国谴责俄罗斯的决议投下反对票或弃权这一事实表明,西方如今是一个处于少数派地位的“我们”。
参考消息网1月29日报道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1月19日发表题为《全球化远未结束》的文章,作者为该报发行人格拉尔德·布劳恩贝格尔。全文摘编如下:
从经济角度看,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是孤岛。自从全球各国参与国际分工以来,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得到了加强。与此同时,贸易链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多次改变。
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加入国际分工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观察到极大程度的多样化:许多公司利用了从前封闭的市场的开放所带来的机会。自2008年以来,出现了国际贸易更加集中的反趋势。因此,目前关于贸易链更加多样化的讨论,既不应被理解为与全球化的铁律的决裂,也不应被理解为对全球化的威胁。即使在过去,贸易链也不是一种静态结构。将当前情况称为国际贸易的又一次趋势反转可能更为恰当。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分析,如今约60%的世界贸易仍发生在多元化的市场,其中包括仍在增长的服务市场和无形资本市场,如对专利、员工培训和软件的投资;40%的世界贸易发生在高度集中的市场。根据该研究院的定义,如果一个国家依赖的供应国不超过三个,这种贸易结构即为集中的市场。
参考消息网1月29日报道 香港《东方日报》1月27日刊发题为《石油武器化》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俄罗斯在美国及西方的打压下,反制的方法却有创意且极其厉害。战场上与美国在乌克兰作战,或之前在叙利亚的战争,只反映俄罗斯的战斗力与决心,现时最具杀伤力的是它把石油、天然气的出口武器化。
一是全球经济即使进入半导体时代,还是会依靠石油和天然气,核能与清洁能源还未能替代石油和天然气。二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几乎由寡头垄断。“欧佩克+”即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石油出口国加上俄罗斯等出口国,天然气则是俄罗斯、伊朗与卡塔尔为主。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大,却主要是内销,出口有限。俄罗斯与欧佩克联手,既掌控市场价格,也主宰对欧洲、印度、日本等的供应,主要进口国没法找到足够的供应来替代它们。若有新冷战,美国的西方阵营会是能源净进口方,依赖阵营外的供应,受制于人。
俄罗斯与北约在乌克兰的冲突,是俄罗斯以石油、天然气出口与美国、北约的财力作战。俄罗斯借减少供应欧洲,引发欧洲的能源危机和通胀危机。美国无力救援,反倒高价出口欧洲赚取暴利,与俄罗斯变成互相配合。欧盟制裁,俄罗斯出口石油,却借印度等国转口欧盟与英国,部分更转口美国,可能便再转供欧洲。印度进口俄罗斯的石油与天然气,不畏西方制裁,也实际破坏西方对俄的制裁。
参考消息网1月29日报道 墨西哥《发展》杂志网站1月27日发表题为《冬天和春天之间的战争》的文章,作者为卡洛斯·洛佩斯·波蒂略。全文摘编如下:
再过一些天,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武装冲突爆发将满一周年。在这一年中,各方都发表了很多言论,也发生了很多事情,但局势继续在以一种紧张而脆弱的螺旋模式发展。这种局面所产生的人道主义、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相当大,在各方面造成了损失和破坏。隧道尽头的微光还非常遥远。
透过地缘政治的“棱镜”来看,一年中的四季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回顾一下季节因素影响过的多个历史事件,就足以说明它们决定谁赢谁输的能力。毋庸置疑,乌克兰战争所涉及地区的严冬是直接影响战场战术的一个因素,因此天气条件和混合战术变得更加重要。
俄罗斯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炮轰是在这种逻辑下编织出来的游戏的一个明显例子。这种战术的目的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战场优势,挫伤敌军的士气并打击其心理。
尽管双方的敌对行动尚未出现正式暂停,但可以明显察觉到一种有关下一步行动的重组和优先等级调整,这是基于恶劣天气条件的考量和部署。出于这个原因,北约扩大对乌克兰的支持(提供坦克、防空系统等)就变得更有深意了。俄罗斯正在为更加血腥的春天做准备,而乌克兰将对俄罗斯的这次征兵作出回应,尽可能地加强其部队的装备。
参考消息网1月29日报道 日本人口危机正接近“不可逆转的拐点”。日本人口数量的下降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这已经不是秘密。去年出生的婴儿不到80万,导致了专家们原本预测到2030年才会出现的快速下降。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1月28日发表文章称,日本已经到达一个历史转折点。8年后,育龄女性人数据信将下降到令人口下降不可逆转的地步。首相岸田文雄在新年公开讲话中强调,出生率已降至“无法维持社会运转的边缘”,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文章称,日本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生育率(每名女性一生生育子女数)在2021年连续第六年下降,跌至1.30。
在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情况下,日本的劳动力也在萎缩。这促使政界人士呼吁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8岁,并让老年人重新加入劳动力大军从事兼职。日本人的预期寿命位居世界前列,日本每1500人中就有1人超过100岁。
政府将公布“激进”对策,努力提高出生率,包括提供更多经济支持,在儿童养育、学前教育、看护服务和职场改革方面提供帮助。日本政府将从4月起把一次性生育奖金提高到50万日元(约合3800美元),以支付生育费用。10万日元的财政支持计划也在设计中,以帮助人们支付婴儿车、纸尿裤和婴儿配方奶粉等产后必需品的费用。
参考消息网1月28日报道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1月23日刊登题为《对美国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的亚洲回应》的社论。文章摘编如下:
2022年过去了,毫无疑问,美国拜登政府同上届政府一样致力于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
拜登的团队推出了寻求限制中国参与复杂的国际半导体芯片贸易和生产网络的《芯片与科学法》。美国不再假装不强迫其他国家作出抉择。拜登团队的做法被当作安全政策来兜售,但是,美国的政策看起来非常像粗暴的保护主义产业政策。
拜登政府随后推出了名不副实的《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通过大规模支持本国企业的产业政策并退出开放贸易,来大幅增加对美国电动汽车制造业的补贴。
这些是美国经济政策的一个重大逆转,也是对基于规则的经济秩序的重大打击。
从总设计者到总实施者,美国现在却已变成国际贸易体系的总破坏者。
怎么会变成这样?世界其他经济体该怎么做?尤其是严重依赖贸易的亚洲各经济体,它们的经济和政治安全与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这种变化并未来得很快。特朗普将抵制外国人和外国商品的民粹主义保护作为政治博弈的一件制胜法宝,无疑这就决定性地加快了美国政策的转变。拜登政府也利用了这一政治策略,在错误的政策目标上运用了错误的政策工具。
网友评论